應對人口老齡化,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百姓福祉。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老齡化工作,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,二十大報告指出“實施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,發展養老事業和產業”,發展個人養老金融產業成為我國發展養老事業的關鍵。
一.背景介紹
當前,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,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底,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.97億,占人口總數的21.1%。國家衛健委預計2035年左右,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,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。為應對當前嚴峻形勢,響應國家號召,發展個人養老產業刻不容緩。
二.具體問題
(一)養老產業發展不平衡
我國養老產業由基本養老保險、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保險三大支柱構成,當前第一、二支柱養老保險難以覆蓋老年群體的退休需求,“第一支柱”基本養老保險規模6.4萬億,占比59%;“第二支柱”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規模3.5萬億,占比40%;而“第三支柱”個人養老保險剛剛起步,僅占養老產業0.5%的份額,發展空間廣闊。大力發展個人養老產業成為我國破解“重度老齡化”困局的關鍵一步。
(二)個人養老意識淡薄
目前,我國老年群體養老主要依靠基本養老保險,或是傳統觀念中的“養兒防老”,對個人養老保險了解較少。此外,由于我國個人養老產業起步較晚,居民對個人養老金融認知不足,自主投資養老意識較為淡薄,參與個人養老產業的意愿有限。
(三)養老產品不健全
我國個人養老金產品發展不健全,截至2024年4月,我國個人養老金產品共746只,其中養老儲蓄類產品獨占鰲頭,理財類產品極度匱乏。在養老產品中,基金產品收益率表現不佳,產品規模集中于頭部基金;理財產品以封閉式凈值型為主,同質化情況嚴重。
三.個人養老金融發展建議
我國老年客戶有養老資產穩定增值的養老需求,偏好低風險、穩健型投資,迫切需要優質金融產品,重視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,但受限于投資經驗不足以及金融產品不健全。因此,強化客戶養老意識,提供全方面優質服務是提升個人養老金融產業市場份額的關鍵。
(一)強化客戶養老意識
強化客戶養老意識,樹立科學養老觀念,培養客戶對個人養老金融的認知與參與度,提升客戶自主投資意愿。各金融機構可以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,為客戶提供養老咨詢、資產配置等服務,釋放居民的養老需求,解決客戶“不敢買”的投資顧慮,滿足客戶的以養老資產增值保值為核心的需求。
(二)創新產品供給體系
針對養老儲蓄類產品獨占鰲頭,基金、理財產品表現不佳的現狀,建議各金融機構發揮權益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專業優勢,持續提升其投資、產品、服務等服務養老的核心能力,強化投資端能力建設,積極開發養老金融產品,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選擇。
(文章系作者投稿,文中內容不代表中國電子銀行網觀點和立場)
責任編輯:王煊
免責聲明:
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、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,其文字、圖片、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;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,請您優先聯系我們(聯系郵箱:cebnet@cfca.com.cn,電話:400-880-9888),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,謝謝配合。